首页>>新闻咨询>这是一个时代的足迹——评绿原《憎恨》

这是一个时代的足迹——评绿原《憎恨》

新闻咨询 2023-03-16 12

作者简介|绿原(1922-),本名刘仁甫,湖北省黄陂县人。1942年出版第一诗集《童话》,1949年在《长江日报》公司工作,1955年因《胡风》事件接受隔离审查。1980年复权后,担任“人民文学》出版社副主编等。诗集有“又一个起点”、“集合”、“人之诗”、“我们走向海”、“绿原自选诗等。

群花如何招红雀不管星星数开欢呼,月光如何敲着我的窗户,不管风与野火如何在遥远的夜晚唱歌。。。很长一段时间,这一天/没有诗。

不是没有诗啊。诗人的竖琴被人打碎在桥头,无线电谱被人变成了草毛。

杀死虐待蓝粒的蝗虫吧,没有晚祷!你不需要十字架到不流泪的程度。

血越多,颜色就越沉。不是诗,是写革命史。

这首曲子写了1940年的短诗,其感情真挚而感动。一个青年诗人在没有诗的日子里写的诗句,将当时的个人、时代、社会、民族的各种影像,像一点光一样放映出来。那个关系的面宽广,那个意义的地方深。

暗示性的语言是意味深长的。“并不是没有诗。/诗人的竖琴/被人打碎在桥头/五线谱被人变成了草毛。”这暗示了诗人受到的前所未有的迫害。诗人本来就是时代的代言人,是人们心声的传递者。但是,在那样的黑暗社会里,总是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打击。艾青、闻一多、胡也频等会被关进监狱,被杀。诗人为什么不能为时代而歌唱呢。

如果是这样,那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。“让我们杀死虐待蓝粒的蝗虫吧”这句话暗示了黑暗势力的大小和人们抵抗的强度。诗句的暗示性似乎并不是诗人特意选择的,而是形象象征的结果。情感的深沉,思想的深广,郁愤的深沉,但以悲剧性的情景出现在诗中。这是这首诗使人心寒或惊艳的主要因素。

哲学诗句也令人难忘。“没有晚祷!/眼泪流不出来,/不需要更多的十字架;/血流得越多/颜色就越沉。”“晚祷”、“十字架”、“血”等形象的出现,说明诗情画意的宗教背景,又有一种深邃的哲学意蕴和文化色彩在其间生存也使全诗更深。这不仅仅是普通人能说的话,它似乎是不寻常的,其实是真正的真理性语言。正如鲁迅中的疯子所说的“狐狸”和“兔子”一样,就像有些医生说的吃人一样,表面上是疯子的话。可以明确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本质。

靠垫和翻转使诗篇产生独特的诗意结构。不要问“群花”和“星星的数量”,不要问“月光”敲我的“窗户”,不要问“风”和“野火”,在遥远的夜晚唱歌的情景应该很有诗意,但“诗好久不见了”。为什么没有诗呢?因为太担心民族的命运,那种压迫感和沉重,所以不想写诗。

画龙点睛,“不是诗,而是想写革命史”。如果没有这样的表白情怀和理想诗行,这首诗就比较平淡,没有突兀的诗情。平面地说好久没写诗了,也只是反映了社会的黑暗。

这首诗真正使诗人在面对世界和现实时出现了情感的临界点,所以全诗上下都成了美丽的“浪花”和不可阻挡的“激流”。

标签: